一本《正义的慈悲》,让身为检察院工作人员的我对司法工作有了更深的敬畏,我们处理的不仅是案件,更是他人的人生。书中讲述的美国黑人律师布莱恩·史蒂文森为无辜死囚辩护的故事,让我深刻认识到司法系统中偏见与不公可能带来的后果。作为一名书记员,我虽然不直接参与案件决策,但我的工作却是司法程序中的重要一环。

1、正义需要慈悲之心
《正义的慈悲》揭示了这样一个观点:正义不仅存在于冰冷的法律条文中,更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仁慈和悲悯。在司法工作中,我们常常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,而不仅仅是案件。书中提道:“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宽恕,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正义,而且也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些本不应得到的慈悲。”这种慈悲不是施舍,而是体会他人痛苦的能力。
2、拒绝偏见,平等对待
书中麦克米利安的案例显示了偏见如何导致司法不公,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因个人好恶或偏见对待案件当事人。检察官纪萍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,她不仅依法办案,还跟踪帮教百余名罪犯,用善良和悲悯的情怀执法,真正诠释了“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”这句话。
3、责任与使命
《正义的慈悲》让我认识到,书记员不仅是办案的“辅助”力量,更是办案的“基础”力量。我的工作虽然繁琐,但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案件的公正处理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将更加注重细节、保持悲悯情怀,拒绝偏见,平等对待每一个案件和当事人。我相信,只有将法律条文的冷静与人性中的温暖结合起来,才能真正实现司法的公正与慈悲。
来源:综合党支部 李春桃
编辑:闻婷
一审:刘自强
二审:杨轶男
终审:姚剑锋